-
清華大學大學物理近代物理優秀ppt課件
-
素材預覽
清華大學大學物理近代物理優秀ppt課件下載是由PPT寶藏(www.cnfdh.com)會員weishenhe上傳推薦的物理課件PPT, 更新時間為2022-05-07,素材編號455224。
這是清華大學大學物理近代物理優秀ppt課件下載,主要介紹了黑體輻射;光電效應;光子、光的二象性;康普頓效應;實物粒子的波動性;概率波與概率幅;不確定關系,加熱一物體,若物體所吸收的能量等于在同一時間內輻射的能量,則物體的溫度恒定。這種溫度不變的熱輻射稱之為平衡熱輻射。歡迎點擊下載清華大學大學物理近代物理優秀ppt課件。
第5頁
四.黑體輻射譜的規律
1)維恩位移定律
2)斯特藩—玻耳茲曼定律
第6頁
六..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說和黑體熱輻射公式
1.普朗克假設(1900年)
普朗克認為空腔黑體的熱平衡狀態,是組成腔壁的帶電諧振子不斷發射和吸收電磁波的平衡狀態。
他認為諧振子的能量E只能是離散值
2.普朗克公式
第7頁
△1.2光電效應
1.3光的二象性光子
實驗規律:
存在紅限頻率
光電轉換時間極短<10-9s(即使光非常非常弱)。
第8頁
一.愛因斯坦的光子理論(1905年)
光的發射、傳播、吸收都是量子化的,一束光就是以速率c運動的一束光子流。
光子能量
(不是nh)
二.光子理論對光電效應的解釋
第9頁
一.實驗規律
192223年康普頓研究了X射線在石墨上的散射
光闌
探測器
0
散射波長,0
0
第10頁
散射曲線的三個特點:
1.除原波長0外,出現了移向長波方面的新的散射波長。
2.新波長隨散射角的增而增。
3.當散射角增時,原波長的譜線強度降低,而新波長的譜線強度升高。
散射出現了≠0的現象,
稱為康普頓散射。
第11頁
=2.4110-3nm(實驗值)
只有當入射波長0與c可比擬時,康普頓
實驗表明:
c稱為電子的康普頓波長
c=0.0241Å
新散射波長>入射波長0,
和散射物質無關。
波長的偏移=0只與散射角有關,
實驗規律是:
效應才顯著,因此要用X射線才能觀察到。
第12頁
康普頓用光子理論做了成功的解釋:
▲X射線光子與“靜止”的“自由電子”彈性碰撞
▲碰撞過程中能量與動量守恒
二.康普頓效應的理論解釋
經典電磁理論難解釋為什么有≠0的散射,
碰撞光子把部分能量傳給電子
外層電子束縛能~eV,
室溫下kT~10-2eV,)
(波長1Å的X射線,其光子能量104eV,
光子的能量
散射X射線頻率波長
第13頁
能量守恒
動量守恒
沖電子質量
解得:
=2.4310-3nm
(理論值)
第14頁
這是因為光子還可與石墨中被原子核束縛
為什么康普頓散射中還有原波長0呢?
光子和整個原子碰撞。
內層電子束縛能103~104eV,不能視為自由,
而應視為與原子是一個整體。
所以這相當于
即散射光子波長不變,散射線中還有與原波
∴在彈性碰撞中,入射光子幾乎不損失能量,
得很緊的電子發生碰撞。
長相同的射線。
第15頁
因為自由電子若吸收光子,就無法同時滿足
1.為什么康普頓效應中的電子不能像光電效應
三.討論幾個問題
違相對論!
∴自由電子不可能吸收光子,只能散射光子。
自由電子吸收光子
那樣吸收光子而是散射光子?
能量守恒和動量守恒。
第16頁
2.為什么在光電效應中不考慮動量守恒?
∴光子電子系統能量仍可認為是守恒的。
在光電效應中,入射的是可見光和紫外線,
光子能量低,電子與整個原子的聯系不能忽略,
原子也要參與動量交換,光子電子系統動量
不守恒。
又因原子質量較,能量交換可忽略,
3.為什么可見光觀察不到康普頓效應?
因可見光光子能量不夠,原子內的電子不
能視為自由,所以可見光不能產生康普頓效應。
第17頁
四.康普頓散射實驗的意義
▲支持了“光量子”概念,進一步證實了
▲首次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提出的“光量子
▲證實了在微觀領域的單個碰撞事件中,動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成立的。
康普頓獲得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。
p=/c=h/c=h/
=h
具有動量”的假設
第19頁
192526年他用銀的X射線(0=5.62nm)
五.吳有訓對研究康普頓效應研究的貢獻
吳有訓1923年參加了發現康普頓效應的研究
康普頓效應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在同一散射角(=120)測量各種波長的散射
以15種輕重不同的元素為散射物質,
為入射線,
光強度,作了量X射線散射實驗。
這對證實
工作,
第20頁
1.與散射物質無關,僅與散射角有關。
曲線表明:
吳有訓的康普頓效應散射實驗曲線
散射角
第21頁
▲證實了康普頓效應的普遍性▲證實了兩種散射線的產生機制:-外層電子(自由電子)散射0-內層電子(整個原子)散射
的證據。
吳有訓工作的意義:
在康普頓的一本著作“XRaysintheory
andexperiment”(1935)中,有19處引用了
吳有訓的工作。
書中兩圖并列作為康普頓效應
第22頁
20世紀50年代的吳有訓
吳有訓(1897—1977)
物理學家、教育家、
中國科學院副院長,
曾任清華學物理系主任、理學院院長。
1928年被葉企孫聘為
對證實康普頓效應作出了重要貢獻
清華學物理系教授,
第23頁
光(波)具有粒子性,那么實物粒子具有
一.德布羅意假設
波動性嗎?
L.V.deBroglie(法國人,18921986)
從自然界的對稱性出發,
具有粒子性,那么實物粒子也應具有波動性。
1924.11.29德布羅意把題為“量子理論的研究”
的博士論文提交給了巴黎學。
§6.5實物粒子的波動性
認為既然光(波)
第24頁
與粒子相聯系的波稱為物質波
或德布羅意波,
一個能量為E、動量為p的實物粒子,同時
他在論文中指出:
關系與光子一樣:
它的波長、頻率和E、p的
愛因斯坦—德布羅意關系式
也具有波動性,
第25頁
物質波的概念可以成功地解釋原子中令
(軌道角動量量子化條件)
德布羅意的導師朗之萬把德布羅意的論文寄給
“揭開了自然界巨帷幕的一角”“看來瘋狂,可真是站得住腳呢”
穩定軌道
波長
論文獲得了評會的高度評價。
人困惑的軌道量子化條件。
了愛因斯坦,
愛因斯坦稱贊德布羅意的論文
第27頁
U=100V時,=1.225Å
經愛因斯坦推薦,物質波理論受到了關注。
在論文答辯會上,佩林問:“這種波怎樣用實驗耒證實呢?”德布羅意答道:“用電子在晶體上的衍射實驗可以做到。”
算算電子的波長:
設加速電壓為U(單位為伏特)
—X射線波段
(電子v<
第28頁
二.電子衍射實驗
▲戴維孫(Davisson)革末(Germer)實驗(1927)
當滿足2dsin=k
(k=1,2,3)時,
可觀察到I的極。
可觀察到電流I的極。
第29頁
▲湯姆孫(G.P.Thomson)實驗(1927)
衍射圖象
1929年德布羅意獲諾貝爾物理獎;
電子通過金的多晶薄膜的衍射實驗:
1937年戴維孫、湯姆孫共獲諾貝爾物理獎。
演示
電子衍射(KG036)
上一頁:高一物理必修1牛頓運動定律臨界問題優秀ppt課件 下一頁:高三物理碰撞優質ppt課件
相關素材
下載地址
清華大學大學物理近代物理優秀ppt課件
優秀PPT
Copyright:2009-2019 pptbz.com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 PPT寶藏 版權所有
免責聲明:本網站內容由用戶自行上傳,如權利人發現存在誤傳其他作品情形,請及時與本站聯系
PPT模板下載 粵ICP備13028522號